蒅箪箪笥10駿河竹千筋細工 靜岡縣波佐見燒 長崎縣別府竹細工 大分縣南部鐵器 岩手縣金澤箔 石川縣岩谷堂笥 岩手縣阿波藍起源於適合藍染種植的德島縣吉野川流域,明治時期前起風靡全日本。至今仍以傳統製法生產染料「(すくも)」,至今仍保有其地位。阿波藍那神秘而深邃的色彩,被譽為「至高之青」,也稱作「日本藍(JapanBlue)」,廣受全世界關注與讚譽。→P.57 CNS預定起源於安土桃山時代,自江戶時代中期以來,山中溫泉地區發展為茶道用具等漆器的產地。其獨特的木工旋削技術,被譽為「山中的木地」,以縱切、薄削與裝飾削工法技術領先其他產地,展現出眾的生產量。源於琉球政府為振興陶器產業,將分散的窯場統合於現今那霸市壺屋地區。展現沖繩特有土壤與風土燒製的陶器稱為「Yachimun(やちむん)」,以其質樸與充滿力量而廣受歡迎。這項竹藝自岡崎藩武士傳承而來,並在德川家康居城駿府(現靜岡)發展壯大。此後,武士們將其作為副業,製作的菓子器(盛裝點心的器皿)、蟲籠深受東海道往來旅人的青睞。以手工製作的圓竹條為特色,發展出獨樹一幟的編織技法,件件勾勒出優雅柔美的曲線。→P.55 CNS預定在長崎縣波佐見町所生產的陶瓷器的總稱。其歷史可追溯至文祿・慶長之役時被帶回的陶工們,至今已逾400年。其特色之一是透白瓷之美,透過分工生產大量製造,作為日常用餐具在日本擁有數一數二的市場佔有率。別府竹細工始於室町時代的行商用籠具,至江戶時代因別府溫泉療養客的需求而增加產量,進而發展成為周邊地區的重要產業。至今仍以別府地區盛產的真竹編織,作為展現職人精湛的手藝與傳統之美的工藝品,受到人們的喜愛。→P.56 CNS預定這項傳統工藝可追溯至平安時代末期。在奧州藤原氏在平泉繁榮之時,於東北興起的鑄鐵技術,至今仍以「南部鐵器」之名深受人們喜愛。其以厚重且溫潤的鑄鐵質感而聞名,代表作如鐵鍋、鐵瓶、鐵器鐵壺等。始於初代藩主前田利家的時代,並在加賀藩的極力扶持下蓬勃發展。展現永恆光輝的精湛匠藝,至今仍作為石川縣的在地產業,世代相傳,綿延不絕。緣起於江戶中期天明年間,由岩谷堂城主岩城村將命其家臣三品茂左右衛門製作的傳統工藝品。其特色在於運用美麗櫸木紋理的厚實貼板與桐木,並以繁複的漆塗工藝與精緻鐵件裝飾點綴。駿河竹千筋細工靜岡縣網狀編織工藝的精髓,竹藝的經典傳承鑄鐵肌理,展現厚重溫潤之美充滿風趣,輕盈的光之竹籠展現素燒質感的照明陶器傳承傳統的金箔光輝櫸木拭漆之美與鐵製裝飾岩谷堂岩手縣南部鐵器岩手縣金澤箔石川縣山中漆器石川縣阿波藍徳島縣別府竹細工大分縣壺屋燒沖繩縣波佐見燒長崎縣真正的藍,極致之青山中的木地,漆藝傳承土與火淬煉而生,樸實「Yachimun」之美阿波藍 德島縣山中漆器 石川縣壺屋燒 沖繩縣
元のページ ../index.html#11